一片身心水月間

不知不覺,在家隔離已經一個月了。起初,每天早晨起床的第一件事,就是打開手機關注肺炎疫情的最新進展。從報導得知,每時每刻都有鮮活的生命痛苦地逝去,即便隔著螢幕,仍可感受到大家的無助和迷惘。於是,這些時日,自己開始反思人生應該努力的方向。

年前,費盡心力申請了其他學校的博士班,希望換個環境,以便學術研究能更上一層樓。可是當看到現在的科學面對疫情,如此地乏力,不由得反問自己:即使成為醫療圖像分析領域的知名學者,那又如何呢?可能對病人和醫生會有一定的幫助,但是解決了一個問題,往往又延伸出其他的問題,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人的生老病死,和其他種種痛苦;這樣的人生,如浮萍般漂浮,哪裡是個盡頭呢?

以願導行 自利利他

但是,難道不要工作了嗎?畢竟我們每天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花在工作上。一位好友最近向我訴說:他總是刻意地尋找工作的動力,但奇怪的是,一段時間過後,這種動力又消失了,就這樣反反覆覆,很害怕有一天再也動不起來了。其實,很多人,包括我自己都有類似的焦慮,總是追求著一個個看似美好的目標,殊不知錯誤的動機,早已註定了焦慮的結局。

在修習中道實相觀的過程中,體會到工作也是道場,善用佛法,可以讓人生變得很有意義。古德云:「靜則一念不生,動則萬善圓彰。」靜坐時,當念頭逐漸沉澱下來,心水回歸本來的平靜、清澈,發覺原來我們早已擁有了人世間最珍貴的東西。靜中的感悟,提醒著自己用真誠的心態去面對工作,把這一份美好傳遞給更多的人。同樣的工作,心態不同,效果截然不同。假如從一開始,工作的動機裡包含了一個強烈的我,那麼攀登再多的高峰,還是會患得患失;相反地,四弘誓願中,上求佛道、下化眾生的誠摯願力才是最持久的,能幫助我們在工作中反觀自照,把握與大眾結善緣的機會,帶給他人光明和希望,自利利他。

靜中養成 動中磨鍊

安住當下,行住坐臥處處皆是道場。從前在做湯的時候,會在準備食材的同時一邊聽著音樂,短短的二十分鐘,紛飛的思緒早已越過萬重山,一心多用的結果,是常常忘記湯裡是否已加了鹽。現在,運用中道實相觀的法門,能專注於當下的烹調,認真地清洗食材,加水、攪拌、調味,每一步驟都清楚明白,不再出現不確定是否已加某一種調味料的情形,煩躁的情緒也沒有了,熬出來的湯,色澤更加清亮,味道更綿長。

從心猿意馬轉變到能專注,需要足夠的耐心練習。一開始,注意力經常不知不覺跑到其他地方去,難免有些氣餒。但是,提醒自己,一方面承認自己不完美,但不懊惱為什麼沒有做到一念不生、如如不動,因為這種期待的本身也是一種煩惱,就是把心力集中在當下做的事上,而不放在對自己的評價上;另一方面,從簡單的事入手,逐漸增加信心:例如在穿衣服時,觀察心念是否能保持專注,如果有其他的念頭生起,察覺後趕緊讓心重新專注到穿衣這件事上。經過反覆練習,妄念愈來愈少,逐漸能達到身心的輕安。

這次疫情讓自己感受到世事無常、生命只在呼吸間,如果我們自身沒有改變,以後仍然會有其他形式的天災人禍出現。今生有幸值遇三寶,願意把握有限的生命精進修行,在工作和飲食起居間磨鍊心性,於動靜間保持正念、隨順覺性,深處世事空華里,卻一片身心水月間。

 

~ 法光